煤炭去产能一年间“成效之外的成效”
首页 >> 矿业资讯 >> 行业新闻
2017-05-25 10:24:52

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不仅是“量”的精简,更是“质”的精进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去产能工作进展和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督查情况汇报。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煤炭去产能又取得积极成效。

回顾一年多以来,可以说,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持续稳步推进。2016年全国共退出煤炭产能2.9亿吨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今年以来,全国又退出煤炭产能6897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46%。

成效不止于量。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同时,这项工作所带来经济、社会、行业、机制等方面综合效益同样值得关注。

市场秩序规范 产业结构优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煤炭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着未批先建、批小建大、超能力生产等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十分突出。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三个专项行动,140余处未批先建煤矿中,除个别保障民生需要外,其他已全部停产停建,数百处存在超能力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的煤矿被责令停产整顿,形成了有力震慑,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逐步建立。

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不仅是“量”的精简,更是“质”的精进。

去产能工作坚持加快发展优质产能,按照落后产能应退尽退、先进产能应保尽保、过剩产能引导退出的原则,精准高效推进煤炭去产能。在严格实施产能减量置换、淘汰更多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支持先进产能建设煤矿完善手续。

这些举措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全国约1500处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关闭退出。在已退出产能中,相当一部分属于长期停产半停产、高成本、安全保障程度低的煤矿。

在此过程中,通过去产能协作,一方面为煤炭行业去产能提供了职工安置和资金支持,节约了中央奖补资金使用,另一方面还促进了更多落后产能退出,促进了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解决民生问题 化解社会风险

行业、企业和职工之间有着天然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所谓水涨船高。行业兴,则企业强;企业强,则职工安。

随着行业效益趋于好转,企业和职工得到了切实利益。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隐性失业大为减少,工资能够按期足额发放,当期不再欠薪欠保,以前的拖欠正在陆续解决。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末,山西省煤矿累计拖欠工资比2016年底下降58.4%;累计欠缴社会保险比2016年底下降10.8%。

现代经济各个环节联系紧密,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煤炭企业资产状况的好转,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风险的缓解。

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煤炭企业资产状况呈现好转态势,一些不良或潜在不良资产转为优良,融资能力明显增强。银行欠债、客户欠款、安全欠账、技改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明显缓解。

完善制度体系 探索长效机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开展,急需规矩可循。围绕落实《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煤炭去产能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成员单位制定出台奖补资金、职工安置、财税、金融、国土、环保、质量、安全8个方面的配套文件。此后又根据去产能推进实际,在职工安置、债务处置、“僵尸企业”处置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完善了政策措施。

此外,为明确了具体标准和操作程序,去产能公示公告、验收标准、信息报送、进度调度等系列文件先后印发,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

去产能之事,非毕其功于一役。开局开好了,如何长远稳妥地推进下去成了关键。正如一架飞机,在成功起航后,如何平稳飞行尤为重要。

据了解,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有关部门摸索出一些稳定行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例如,中长期合同、减量化生产、增减挂钩减量置换指标交易、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防范价格异常波动等。

这些长效机制,可相机抉择,可搭配使用。正如飞机驾驶舱的操控杆和仪表盘,通过它们可不断调整飞行方向、高低、速度,保证飞行平稳顺利。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徐赟)

来源: 中国改革报